“汽車智能電動化發展,于汽車壓力傳感器而言從來都不是負面消息。”日前,在與武漢飛恩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飛恩微電子)總經理 王小平先生溝通時,他如是表示。
毫無疑問,我們正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的十字路口,此前所預判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車滲透率各占一半大概率將提前實現,純燃油車的時代正在加速退場。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進一步指出,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性,將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50%以上面臨重構,內燃機動力系統相關領域岌岌可危,其中便包括廣泛用于動力系統中的壓力傳感器。
這在王小平看來,汽車產業新舊賽道切換,勢必將給傳統壓力傳感器帶來沖擊,但同樣蘊藏更多發展機遇。
拐點初現,百億賽道迎來發展新機遇
壓力傳感器,是指將測量流體的壓力信號轉換成可用的輸出電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壓力傳感器通常由壓力敏感元件和信號處理單元組成。在汽車中多應用于發動機管理系統,變速箱系統,熱管理系統,輪胎壓力監測系統、制動系統,尾氣排放系統等相關技術領域中。
就市場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壓力傳感器市場價值46.5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達到74.8億美元(約合504.7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約為8.23%。
圖片來源:Mordor Intelligence
而正如前文所說,智能電動車的加速發展直接影響著傳統內燃機動力系統中壓力傳感器需求的減速,這是否預示著這一市場的終結?
很顯然并不會。
聚焦汽車傳感器,伴隨汽車電氣化、智能化高速發展,各大重磅新車就環境感知展開“軍備競賽”,就性能、數量一較高下。
事實上,智能駕駛時代所需的不只是“看”得更遠、更清晰的“眼睛”,更需打通各大“神經末梢”,進而更為準確地感知汽車自身信息,并作出更為快捷的決策,和更為準確的執行,為未來自動駕駛提供實現基礎。
其中,被廣泛應用于動力系統、底盤系統以及車身系統的壓力傳感器至關重要。
“我們堅信,短期內內燃機難以退出歷史舞臺。”王小平分析指出,在純電技術尚存諸多瓶頸的現階段,混合動力技術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實現汽車節能減排有效且快捷的途徑。在此基礎上,傳統汽車壓力傳感器市場將依然堅挺。
飛恩微電子 王小平先生
面向未來,在他看來,更為嚴苛的排放標準、燃油經濟效應以及純電動車帶來的熱泵空調、智能底盤都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并進一步提升價值屬性。
王小平預測,“伴隨這些新技術、新產品不斷上量,我相信至2030年汽車壓力傳感器市場將在數量上和銷售額上都仍將維持穩定增長態勢。”
打破外資壟斷,國產替代正當時
產業趨勢明確,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起步晚、技術空心化、人才儲備匱乏等一系列的發展困境,成為制約中國汽車業大而不強的痛點所在,汽車壓力傳感器更是如此。
就目前來看,當前汽車壓力傳感器多以MEMS技術為主,即基于MEMS技術和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加工技術,以利用單晶硅硅片等傳統半導體材料制作而成的芯片作為主要組成部分,將壓強信號轉化為電信號。
源于其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響應時間短、可批量化生產、成本低、易于集成等眾多優點,廣泛應用于汽車、消費電子、航空航天、醫療保健和工業控制等領域。
但截至目前,外資企業幾乎壟斷了全球MEMS壓力傳感器市場,高筑的技術壁壘下本土玩家屈指可數,國產化率甚至不足5%。
當然,“極少”并非完全沒有,飛恩微電子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
以飛恩微電子為例,其誕生于2011年,是一家以汽車電子、工業電子和消費電子產品為核心業務,產品覆蓋整車所有壓力傳感器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并早在2017年與全球著名商用車輛制動系統制造商德國克諾爾達成合作,并為其提供第一款制動壓力傳感器,隨后進入天納克、博格華納、康斯博格等國際零部件巨頭供應鏈體系。
在中國,“2020年之前,本土企業想要切入安全件、法規件的供應鏈體系尤為困難。”王小平坦言。
但值得肯定的是,在當前地緣政治博弈大背景下,脆弱的全球供應鏈讓我國汽車產業清醒地認識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關鍵領域的國產替代和安全意識已經覺醒,戰略驅動下諸多領域國產替代迎來新的契機。
仍以飛恩微電子為例,“我們專職于研發的人員達90人,占據公司員工25%左右。研發團隊涵蓋了力學、半導體、熱、流體、電路、軟件等多學科。”王小平介紹道。
截至目前,企業已授權發明專利60余項,另外還有100多項專利在審,如果算上實用新型,已授權專利突破200項,并每年仍在快速遞增中。
全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車規級MEMS壓力芯片
多年如一日地研發積累,讓飛恩微電子擁有著其他本土玩家難以比擬的技術、市場以及質量優勢,借此,其已同國內外各大汽車主機廠及Tier 1達成合作。
MEMS + “金屬厚膜”,做本土壓力傳感器破局者
具體來看,飛恩微電子當前主要產品聚焦在MEMS壓力傳感器上,建有一整套自主可控的產業鏈設計制造實力,擁有近10條自動化產線,每年可向市場推出千萬只傳感器產品,滿足國內外不同客戶的多重需求。
但想要進軍更高需求的市場,打破外資壟斷,并進一步打造深度專業化“護城河”形成差異化核心競爭力,“我們從來不做‘me too’的事情,一直堅持自主創新,從技術本身尋求差異化和競爭優勢。”王小平如是堅持道。
基于這一理念,飛恩微電子自2013年開始嘗試新的壓力傳感器技術,例如基于獨特的金屬厚膜技術打造的壓力傳感器,用于彌補MEMS技術對于流體高壓力測量的不足,并突破了數十年國產壓力傳感器信號漂移、穩定性差、壽命短的難題。
現階段,基于金屬厚膜技術的ESC制動壓力傳感器在汽車穩定控制系統、電子液壓制動系統等領域均已實現部分國產替代,幾乎同國內所有相關系統頭部企業建立合作。
王小平進一步透露,“2021年底,我們正式通過了ISO26262功能安全認證,并已和一家歐洲客戶共同研發了第一款符合功能安全認證的ESC壓力傳感器。”
而為滿足日益高漲的市場需求,飛恩微電子第一條乘用車ESC壓力傳感器智能產線已建成投產,致力于至2025年實現1000萬只基于金屬厚膜技術壓力傳感器的規劃產能。
面向未來自動駕駛時代所需的電子機械制動系統(EMB),飛恩微電子也已做足準備。“目前我們已和歐洲及國內超過5家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個人預計最快將在2026-2028年迎來量產元年。”王小平如是透露。
除此之外,飛恩微電子還針對汽車熱管理系統推出了基于MEMS技術打造的P+T壓力溫度集成傳感器。不同于市場上的陶瓷電容技術,創新性的采用MEMS技術來測量冷媒壓力,解決了在中等壓力4MPa壓力范圍的MEMS芯片貼片的可靠性難題,并為未來傳感器尺寸進一步縮小提供了很大可行性。
“目前,其P+T壓力溫度集成傳感器已通過國際多家主流客戶的實驗認可,將在今年開始陸續投入量產。”王小平如是透露,“國內市場也已獲得合資廠項目定點。”
而正是得益于在研發、制造等領域的整體實力,飛恩微電子成立至今獲得了多方資本及產業伙伴的青睞,累計完成6輪融資,吸引風險投資逾4億元。
正如前文所說,汽車產業新舊賽道正在快速迭代,但無論是在歐陽明高院士還是諸多行業專家看來,留給本土企業發展的窗口期正快速收窄。對于國內汽車壓力傳感器產業而言,是否具備更為完備的研發、制造實力,能否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可靠的產品,從而站穩市場,尤為關鍵。
值得肯定的是,作為深耕汽車壓力傳感器數年的技術提供商,飛恩微電子已經具備幾乎所有汽車系統所需要的壓力傳感器的自主研發、制造實力。面向未來,“我們不滿足于成為一家國內壓力傳感器供應商,愿景是成為全球一流傳感器供應商。”王小平如是暢想。